看书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八百四十章 土豆(第1页)

海西崖没有跟妻子说,他具体是如何处理此事的。

表弟谢文载给京中的好友陶岳陶阁老写信,借用了镇国公府的信使,海西崖便搭了一回顺风车,给孙子去了一封信,声称是怕儿孙们在京中少了花销,要寄几张银票过去。

镇国公府的人也听说过,海家在京里置办了宅子,海礁也要授官了。不象周奕君与唐蒙都有家世背景人脉,很快就得到了职位,都在上直亲军二十六卫中,前程光明,海礁家世寻常,想要留在京中任职,就得多花些心思。周家、涂家都说过要照应他的话,就连陶阁老那边也有关照的意思,想来这孩子是不愁前程的,但身在异地他乡,手里多点银子,行事也方便。海家夫妻牵挂着孙子,要多给他点银钱傍身,也是人之常情。

镇国公府并未多想,信使的任务并不重,多捎带一封薄薄的信,也没什么打紧的。没人知道海西崖其实早就在托商队送信时夹带过银票了,人人都觉得,镇国公府的信使肯定比商队伙计更可靠,海家人要给孙子送什么贵重的票据,也理所应当是优先考虑前者的。

信就这么送出去了,海棠从表叔公谢文载处听了一句,并未多留心。她还得帮着家里整理行李,也要帮谢文载这边三位长辈收拾东西。还有她这些年种下的各种花草植物,不可能全都带着赶路,其中一些寻常品种,送给左邻右舍就行了,但一些比较珍贵少见的,她若不想带走,便得找个妥当地方安置才好,否则就太浪费了。

她系统里无意中带来的花花转盘,本来每周就能抽一次奖,但时间长了,大多数时候抽到的种籽都是寻常品种,还有很多是不适合在目前气候环境下生长的,她渐渐的便失了兴趣,有空想起来才会抽上一抽,没空就直接丢在一边不管了。因此几年下来,她抽到的种籽真正拿到现实中种植出来的不算多,在家里也就是百来个大小不一的花盆花槽吧。如今要搬家了,她少不得要把这些植物都处理掉。

葡萄、玉米之类的作物,她早就通过各种方法,推销给自家祖父了,由得他拿去丰富西北边军的产业;那些香料、蔬菜、水果,适合在长安种植的,她就留作自用,此时就算留下来给宅子的新任主人也没什么,比较名贵的香料也可以带走;各色花卉则可以拿来送人,寻常品种送邻居,珍贵品种除了自己留株,剩下的全都送给了周怡君与周华君;而一些有药用价值的盆栽,她则尽可能留下其中珍贵稀有的几盆,稍加修剪,把它们的个头缩小了许多,也好方便带上马车。

有两个花槽里种的是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眼下大多已经开花了,但成熟还差得远呢。海棠是两三年前得到这几种种籽的,前年、去年各种了一回,做好了从播种到收获的观察笔记,留了种,今年本来还能再做一年,凑足三年的笔记就能报上自家祖父,看是不是能再挣一回推广新粮的功劳。如今来不及了,但事情也不能中途而废。

她把笔记交给了祖父,又领着他老人家去看那两个花槽中的马铃薯生长情况,道:“虽然今年种的这几株还未到收获的时候,但前两年的记录都是齐全的,今年想来也是差不多的结果。这东西好种,适合长安的气候,哪怕是土壤贫瘠些,也能生长得挺好,种出来的茎块能吃,而且产量很高。我就种这么几株,前两年收获不少呢。如果放到山野间种不了粮食的贫地里种,哪怕只有一亩半亩的,一年下来,也能有不少收获了。遇到灾年,这便是能救命的粮食。”

海西崖仔细观察了那几株马铃薯,又拨开土壤观察它们的根茎,再回头看孙女做的笔记,问她:“这东西是哪里来的?叫什么?几月能收获?”

海棠回答:“我是偶然在过路商队那儿买的,听说南洋那边有种植,最初原产地是哪里,就无考了。商队的人管它叫马铃薯,南边也有人管它叫土豆的。咱们西北也有人种这个,不过好象是拿来赏花的,管它叫洋芋。随便别人怎么叫吧,我挖它的根茎出来时,见是圆滚滚的一大串,土黄土黄的,倒觉得叫土豆也挺贴切的。这东西八月里就能收获了,我是怕今年赶不上,才想着提前跟您说的。”

海西崖无所谓新物种叫什么名,听说本地就有人种,只是没发现它能做粮食,便忍不住感叹:“好孩子,你可真是爷爷的福星!若没有你爱收集各种奇花异植的习惯,爷爷断不会有今日的风光!”

海棠笑嘻嘻地道:“我就是随便种种,消遣着玩儿的。能帮上爷爷的忙,我自己也能沾光不是?”

海西崖慈爱地摸了摸孙女的脑袋,想了想:“我记得去年和前年天气转冷之后,家里有过几道新菜,有切丝的,有切块的,吃着松软绵密,我与你阿奶都觉得挺喜欢的。可阿崔两口子都说,这菜在外头市集里买不到,是你在家里种出来的。想必就是这个……这个土豆了吧?”

海棠点头:“它能做粮食,也能当菜吃,就是保鲜期短,不能长期储存,时间长了会长芽,就吃不得了。我还寻思着,它口感还挺粉的,不知是不是弄成粉状,象粮食一样做成面条、饼子之类的,更方便存放?若不是今年来不及,我本是打算秋后试验一下的。”她看向祖父,“您觉得怎么样?咱们要不要带着它们进京去?”

海西崖笑道:“我看这两个花槽尺寸都不小,份量不轻,带着进京也太费事了,还不如留在长安,交由镇国公府去继续培植吧。虽说玉米产量高,能填补军粮的空缺,但推广时间还短,西北百姓们还不能全然信任这种粮食,不敢轻易改变自家地里的庄稼种类。这个土豆既然不挑地,在山边野外贫地中也能种出来,就让老百姓们试着散种一下,哪怕无法长期保存,备着青黄不接的时期做粮食裹腹,只是日常添个菜也好。要是有人试验出将它磨成粉,长期保存的方法,那就更妥当了。”

自家祖父看来是不打算争这个功劳了。海棠也不多劝,只道:“那我留个种,剩下的全都送到镇国公府去好了。还有笔记什么的,也一并送过去。国公府人多地多,定能想出好好利用土豆的办法。”

海西崖点头,还叫了家里的男仆过来,给海棠做苦力,自己则换了衣裳,拿了拜帖,亲自往镇国公府走一趟。

孙女一片孝心,想要助他再立功劳。他虽然婉拒了,但也不能辜负了孩子的好意。

好东西就该好生栽培着,日后要留在西北造福百姓,甚至是泽被天下,这才不枉费了孙女过去两年多的辛苦与用心。

海西崖没有跟妻子说,他具体是如何处理此事的。

表弟谢文载给京中的好友陶岳陶阁老写信,借用了镇国公府的信使,海西崖便搭了一回顺风车,给孙子去了一封信,声称是怕儿孙们在京中少了花销,要寄几张银票过去。

镇国公府的人也听说过,海家在京里置办了宅子,海礁也要授官了。不象周奕君与唐蒙都有家世背景人脉,很快就得到了职位,都在上直亲军二十六卫中,前程光明,海礁家世寻常,想要留在京中任职,就得多花些心思。周家、涂家都说过要照应他的话,就连陶阁老那边也有关照的意思,想来这孩子是不愁前程的,但身在异地他乡,手里多点银子,行事也方便。海家夫妻牵挂着孙子,要多给他点银钱傍身,也是人之常情。

镇国公府并未多想,信使的任务并不重,多捎带一封薄薄的信,也没什么打紧的。没人知道海西崖其实早就在托商队送信时夹带过银票了,人人都觉得,镇国公府的信使肯定比商队伙计更可靠,海家人要给孙子送什么贵重的票据,也理所应当是优先考虑前者的。

信就这么送出去了,海棠从表叔公谢文载处听了一句,并未多留心。她还得帮着家里整理行李,也要帮谢文载这边三位长辈收拾东西。还有她这些年种下的各种花草植物,不可能全都带着赶路,其中一些寻常品种,送给左邻右舍就行了,但一些比较珍贵少见的,她若不想带走,便得找个妥当地方安置才好,否则就太浪费了。

她系统里无意中带来的花花转盘,本来每周就能抽一次奖,但时间长了,大多数时候抽到的种籽都是寻常品种,还有很多是不适合在目前气候环境下生长的,她渐渐的便失了兴趣,有空想起来才会抽上一抽,没空就直接丢在一边不管了。因此几年下来,她抽到的种籽真正拿到现实中种植出来的不算多,在家里也就是百来个大小不一的花盆花槽吧。如今要搬家了,她少不得要把这些植物都处理掉。

葡萄、玉米之类的作物,她早就通过各种方法,推销给自家祖父了,由得他拿去丰富西北边军的产业;那些香料、蔬菜、水果,适合在长安种植的,她就留作自用,此时就算留下来给宅子的新任主人也没什么,比较名贵的香料也可以带走;各色花卉则可以拿来送人,寻常品种送邻居,珍贵品种除了自己留株,剩下的全都送给了周怡君与周华君;而一些有药用价值的盆栽,她则尽可能留下其中珍贵稀有的几盆,稍加修剪,把它们的个头缩小了许多,也好方便带上马车。

有两个花槽里种的是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眼下大多已经开花了,但成熟还差得远呢。海棠是两三年前得到这几种种籽的,前年、去年各种了一回,做好了从播种到收获的观察笔记,留了种,今年本来还能再做一年,凑足三年的笔记就能报上自家祖父,看是不是能再挣一回推广新粮的功劳。如今来不及了,但事情也不能中途而废。

她把笔记交给了祖父,又领着他老人家去看那两个花槽中的马铃薯生长情况,道:“虽然今年种的这几株还未到收获的时候,但前两年的记录都是齐全的,今年想来也是差不多的结果。这东西好种,适合长安的气候,哪怕是土壤贫瘠些,也能生长得挺好,种出来的茎块能吃,而且产量很高。我就种这么几株,前两年收获不少呢。如果放到山野间种不了粮食的贫地里种,哪怕只有一亩半亩的,一年下来,也能有不少收获了。遇到灾年,这便是能救命的粮食。”

海西崖仔细观察了那几株马铃薯,又拨开土壤观察它们的根茎,再回头看孙女做的笔记,问她:“这东西是哪里来的?叫什么?几月能收获?”

海棠回答:“我是偶然在过路商队那儿买的,听说南洋那边有种植,最初原产地是哪里,就无考了。商队的人管它叫马铃薯,南边也有人管它叫土豆的。咱们西北也有人种这个,不过好象是拿来赏花的,管它叫洋芋。随便别人怎么叫吧,我挖它的根茎出来时,见是圆滚滚的一大串,土黄土黄的,倒觉得叫土豆也挺贴切的。这东西八月里就能收获了,我是怕今年赶不上,才想着提前跟您说的。”

海西崖无所谓新物种叫什么名,听说本地就有人种,只是没发现它能做粮食,便忍不住感叹:“好孩子,你可真是爷爷的福星!若没有你爱收集各种奇花异植的习惯,爷爷断不会有今日的风光!”

海棠笑嘻嘻地道:“我就是随便种种,消遣着玩儿的。能帮上爷爷的忙,我自己也能沾光不是?”

海西崖慈爱地摸了摸孙女的脑袋,想了想:“我记得去年和前年天气转冷之后,家里有过几道新菜,有切丝的,有切块的,吃着松软绵密,我与你阿奶都觉得挺喜欢的。可阿崔两口子都说,这菜在外头市集里买不到,是你在家里种出来的。想必就是这个……这个土豆了吧?”

海棠点头:“它能做粮食,也能当菜吃,就是保鲜期短,不能长期储存,时间长了会长芽,就吃不得了。我还寻思着,它口感还挺粉的,不知是不是弄成粉状,象粮食一样做成面条、饼子之类的,更方便存放?若不是今年来不及,我本是打算秋后试验一下的。”她看向祖父,“您觉得怎么样?咱们要不要带着它们进京去?”

海西崖笑道:“我看这两个花槽尺寸都不小,份量不轻,带着进京也太费事了,还不如留在长安,交由镇国公府去继续培植吧。虽说玉米产量高,能填补军粮的空缺,但推广时间还短,西北百姓们还不能全然信任这种粮食,不敢轻易改变自家地里的庄稼种类。这个土豆既然不挑地,在山边野外贫地中也能种出来,就让老百姓们试着散种一下,哪怕无法长期保存,备着青黄不接的时期做粮食裹腹,只是日常添个菜也好。要是有人试验出将它磨成粉,长期保存的方法,那就更妥当了。”

我的师父绝色倾城罗舞叶宁  长安有妖气  疯批皇子登基后,我逃不掉了  叶阳苏清歌  贪欢  让你照顾单身妹子,你却要当她爸?  我的赶山日常,开局遇到狐狸娶亲  御煞  我被困五载,出关当镇压一切敌!  开局退婚高冷女总裁  真龙战婿  我高手下山专打气运之子  醉卧林间  宗主别跑  我在三国当大嫂  开局流放:我靠抽卡定天下  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  消失六年归来,真千金有亿点马甲  从犬夜叉开始的万界之旅  短线搏杀  

热门小说推荐
至尊战神

至尊战神

作者骑鱼的辣椒的经典小说至尊战神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三年前,他不受待见,受尽妻子娘家人的嘲讽,三年后,他是最年轻的无敌战神,背后是逆天劲旅手下。寻找父亲消失的真正原因,重回都市,顺脚把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狠狠踩在脚下。...

望仙屠

望仙屠

传说上天庭的那位,一念之间,只手便可叫六界倾覆。传说上天庭的那位,旧时与魔帝有私,而且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的。传说上天庭的那位,身边的都是传说,偶尔流出来的只言片语,都可以足足霸榜三天。传说来来来,莫传了,我就是上天庭的那位,是你们口中无可复制的传说。我负责任的告诉你们,我都是被逼的...

你暗设情局,我哑口无言

你暗设情局,我哑口无言

人人都羡慕叶晚一个哑巴能嫁给A城女人的梦中情人秦正霆。只有叶晚知道,那是无尽折磨。他与别的女人夜夜笙歌,她却被迫陪他的客户。她是别人眼里的荡妇,每晚为他独守空房。直到秦正霆的真爱回归。那个忍气吞声的哑巴叶晚忽然...

离婚吧,老子不干了

离婚吧,老子不干了

他是入赘几年的上门女婿,人人都瞧不起他,但是谁又知道他是狂枭阁阁主?终于,有一天,他摊牌了。...

超级百宝囊

超级百宝囊

无敌的魔法武技?强大的武器装备?逆天的药剂道具?妖娆的美女军团?宝囊在手,天下我有!这其实就是一个目标成为勇者的少年在得到无敌的百宝囊之后,一路上勾搭妹子一起推倒魔王的故事。...

西游:吾乃蟠桃大仙

西游:吾乃蟠桃大仙

潘韬穿越到西游世界,无限吞噬系统傍身,从一只十年蟠桃开始吞噬。修为飞速增长,境界却低的可怜。听说了没有,唐僧肉都不香了,蟠桃大仙在蟠桃山卖药,吃了可以增加八千年寿元!牛魔王那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挑衅蟠桃大仙,结果成了人家坐骑!四大龙王不知好歹,竟然敢问蟠桃大仙收过路费,听说被扒皮抽筋了!蜘蛛精成了小迷妹白骨精为了当小妾要死要活女儿国国王要跟着私奔无数关于蟠桃大仙的传说,开始在人间广为流传。潘韬摊了摊手,我也很想低调啊,可是实力不允许!...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