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隋唐的大气象(第6页)

公元668年,唐灭高句丽后,在平壤城内设置安东都护府,附属于高句丽的大祚荣聚众迁居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后大祚荣又与乞四比羽聚众东迁,唐军将领李楷固率军讨伐,杀死乞四比羽,却被大祚荣击败。此后,大祚荣率众在东牟山筑城自守,自称为振国王,又依附于突厥,势力日益强大。玄宗即位后,对大祚荣继续招抚,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从此,大祚荣专称其国为渤海。渤海按唐建制,使用汉文字,并经常到唐朝贡,请封号,还派学生到京师太学学习。大祚荣于公元719年三月去世,玄宗命其子大武艺袭位。后来,渤海为契丹所灭。

册封南诏

唐代,在今云南一带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以乌蛮和白蛮为主。7世纪后期,乌蛮征服洱海一带的白蛮,在那里建立了6个不相统属的政权,称为“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边,又称南诏。

公元713年,唐玄宗封皮罗阁为台登郡王。公元737年,皮罗阁吞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公元738年,唐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次年,皮罗阁徙居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南),定之为国都,建立了南诏政权。从此,确立了与唐的藩属关系。

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是个懦弱平庸的人,他即位以后,把朝政大事交给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处理。后来,他又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权力欲很强,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她的父亲武士彟原来是一个很有钱的木材商人,隋末时弃商从戎,成了一名府兵制下的鹰扬府队正。李渊起兵反隋,武士彟转而参加了李渊的军队,后来在唐朝廷为官,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武则天9岁时,父亲死去。14岁时,已经近40岁的唐太宗听说她长得很美,便选她入宫,赐号武媚,人称媚娘,后来又封为才人。

武后步辇图唐张萱

唐太宗死了以后,她和一些宫女依旧制被送到感业寺去做尼姑。唐高宗李治当太子时曾与她有暧昧关系,于是让她蓄发入宫侍寝,封为昭仪。但武则天心里还不满足,想进一步夺取皇后的位子,于是武则天千方百计陷害王皇后。

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儿,有一天,王皇后来探望,爱抚地摸了摸,逗了逗。王皇后走后,武则天竟狠心地把女儿掐死,用被子盖好。当高宗来看时,她便诬陷是王皇后杀了她的女儿,使王皇后有口难辩。唐高宗因此大怒,从此动了废王立武的念头。

到了公元655年九月,唐高宗不顾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正式提出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有一天,唐高宗问李:“我打算立武昭仪做皇后,褚遂良他们坚决反对,你看这事该怎么办呢?”李看见高宗废立决心已下,便为武则天说好话,他说:“废立皇后,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一定要得到外人同意呢?”许敬宗也说:“乡民多割10斛麦子,尚且想换个新媳妇,何况天子富有四海,立新皇后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高宗决定,废王皇后为庶人,册封武氏为皇后。

武则天当皇后以后,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参与朝政。她利用高宗与元老重臣之间的矛盾,在短短几年内,就杀了长孙无忌,罢免了20多个反对他的重臣。武则天对拥护她的人全都重用,李义府、许敬宗因而青云直上,当了宰相。到了后来,武则天甚至同高宗一起垂帘听政,当时朝臣并称他们为“二圣”,即称高宗为天皇,武后为天后。甚至高宗一举一动都受她约束。唐高宗很不满,就秘密把大臣上官仪找来,让他起草废武后的诏书。消息传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怒气冲冲地去见唐高宗。她厉声问高宗说:“这是怎么回事?”唐高宗十分害怕,没了主意,就结结巴巴地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这么干的。”武则天立刻命人杀掉上官仪等人。从此大小政事,都由武则天一人定夺。

唐高宗感到武氏一派的威胁越来越大,担心李家的天下难保,就想趁自己还在世,传位给太子李弘(武则天的长子)。但是,武则天竟用毒酒害死了李弘,立次子李贤做太子。不久,又把李贤废为平民,改立三儿子李显为太子,弄得唐高宗束手无策。

到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死,太子李显即位,就是唐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执政。后来,她容忍不了唐中宗重用韦氏家族的人,又废了唐中宗,立她的四儿子李旦为帝,就是唐睿宗。同时,她不许睿宗干预朝政,一切事务由她自己做主。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七月,武后的亲信法明、怀义和尚等10人献呈《大云经》,内有女主之文,陈符命,说武则天是弥勒下界,应该做人间主。这一切都是为武则天称帝制造理论根据。九月三日,侍御史傅游艺猜中了武则天的心思,率关中百姓900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武则天假装不许,但升傅游艺为给事中。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又请改唐为周,睿宗皇帝亦不得不上表请改武姓。于是武则天在九月九日宣布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武则天受尊号为圣神皇帝,将睿宗皇帝立为皇嗣,赐姓武,以皇太子为皇太孙。十三日,立武氏七庙于神都洛阳,追尊其父王为始祖父皇帝,平王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又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氏诸姑姊为长公主。十月,制天下武氏悉免课役。

武则天掌理朝政期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唐帝国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重视发展农业,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又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对符合她意愿的建议她乐意采纳,反对她的意见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听取,甚至能容忍对她的人身攻击。

武则天最大的贡献在于改革官制,削弱三省六部制的相权,加强御史台的监督作用;同时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的官僚,使更多的寒族参与政治。她完善了科举制,为表示对选拔人才的重视,她亲自过问,开创了殿试的先例,并且开设武举,由此培养和选拔了一批文臣武将,如狄仁杰、张柬之等。但武则天任用酷吏、制造冤狱并广开告密之风,形成政治上的恐怖。她生活奢侈,支持佛教,大修宫殿、佛寺,并宠信张易之等小人,朝政日益败坏。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位。同年,82岁的武则天病死,她生前曾留下“袱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的遗言,并令人在陵前高高竖起一座无字碑。

名相狄仁杰

武则天对那些反对她的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对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计较门第出身,破格任用。她手下有许多有才能的大臣,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祖父狄孝绪贞观年间做过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做过夔州长史。狄仁杰在少年时热爱读书。有一次县吏下来询问一桩案情,他周围的人都争着向县吏说出自己的想法,唯独狄仁杰聚精会神地读书,不理不睬。县吏责怪他,狄仁杰说,我正和书中圣贤对话,没有工夫和凡夫俗子搭腔。

公元676年初,狄仁杰升任为大理丞。大理丞是负责掌管案件审判的官员。当时积压了许多纠缠不清的案件,狄仁杰以卓越的才能,一年内处理了17000余件,件件都处理得公平合理,没有一个喊冤叫屈的。

唐高宗知道狄仁杰这人不但有胆气,而且有才识,便擢升他为侍御史。侍御史是负责监察弹劾百官的官员。狄仁杰常常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与那些有权有势的贪官进行斗争。

狄仁杰对朝事直谏也很出名。高宗执政时,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他,狄仁杰认为权善才罪不该死,据理力争。高宗终因理屈,将其改为流放。狄仁杰重民生业,力革弊政,在任宁州刺史时,妥善处理与戎夏的关系,颇受尊敬。在任江南巡抚使时,烧毁祭典之外的祠庙1700余所。武则天执政后,想建造大像,需要费钱数百万,狄仁杰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便直言进谏,于是武则天免了此役。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更加赏识狄仁杰的才干,不断提升他的官职,最后让他当了宰相。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九月,狄仁杰拜相。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卿在汝南(豫州),甚有善政,卿欲知谮者名乎?”狄仁杰回答说:“陛下以臣为过,臣请改之;以臣无过,臣之幸也,不愿知谮者名。”武则天被他的宽宏大量所感动,更加重用狄仁杰。

公元692年,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狄仁杰被捕下狱。狄仁杰为了不被冤死,等待时机,就承认自己谋反。来俊臣还要逼狄仁杰供出另外一些同谋的大臣。狄仁杰怒不可遏,气愤地把头向柱子撞去,血流满地,以至来俊臣不敢再审问。后来,狄仁杰乘看管松懈,偷偷写成一纸冤状,放在棉衣里转给儿子。儿子接到冤状急忙向武则天上报,引起武则天的注意。武则天亲自召来狄仁杰,问他为什么要造反。狄仁杰回答说:“如果不承认造反,我早死在酷刑之下了。”武则天又问他为什么要写谢罪表。狄仁杰说:“没有这样的事。”武则天这才知道是来俊臣阴谋陷害他。

后来,狄仁杰又恢复了宰相官职。这时,武则天在立李氏为太子还是立武氏为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为谋求太子地位,在暗地里频繁地活动,曾多次让人劝说武则天立武氏为太子。他们大肆宣扬自古到今从来没有一个皇帝立异姓为太子的。狄仁杰趁武则天还没有拿定主意,便劝她立李氏为太子。他说:“陛下您想想,姑侄的关系和母子的关系哪个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在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享受祭祀,承继无穷;如果立侄儿为太子,就没有听说太庙中供姑姑的!”狄仁杰的这些关键的话触动了武则天的心。

狄仁杰做宰相,善于推举贤才。先后推举的有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人,均官至公卿,有的后来成为宰相。

狄仁杰善于用人,能够让他们发挥各自的才能。就是已经归降的少数民族将领,狄仁杰也能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如契丹部落的两员大将李楷固和骆务整,骁勇异常,屡次打败唐朝军队,许多唐朝将领死在他们手中。后来,这两个人都来归顺唐朝,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处死它们。最后,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的意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派他们到边境驻守。这两人驻守边境,尽忠守职,从此边境平安无事。

狄仁杰晚年的时候,武则天更加敬重他,尊称他为“国老”,而不直接叫他的名字。

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死。武则天非常悲痛,罢朝三日,追封他为梁国公。以后,每有不能决断的大事,武则天就想起狄仁杰,慨叹地说:“老天为什么要那么早夺走国老呢!”言语中,对狄仁杰充满了无限怀念之情。

开元盛世

李隆基(公元685年~762年),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唐第7代皇帝。他性格果断,仪容英武,且多才多艺,尤其擅长音律。他初被封为楚王,后改封为临淄王。

李隆基于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和姑母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将韦后之余党消灭,拥其父睿宗即位。因李隆基除韦后有功,唐睿宗李旦立其为太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七月,西方出现彗星,经轩辕入太微至大角,于是,太平公主遣方士向睿宗进言:“彗星是预示当除旧布新之星;彗星一出,帝座也随之变位,这表明太子要为天子了。”他们向睿宗进此言的意思是李隆基将要弑君篡位,让睿宗赶快将其除掉。睿宗故意不理解他们的意图,说:“传位于太子就可避灾,我已经下了决心,传位于他。”

唐玄宗像

李隆基知道后,急忙入宫,叩头道:“我功劳微薄,越诸位兄弟成为太子,已经觉得日夜不安了,如父皇让位于我,会使我更加不安。”睿宗说:“我之所以得天下,都是因为你的缘故。现在帝座有灾,传位于你,为的是转祸为福,你怀疑什么?”李隆基仍再三推辞,睿宗说:“你是孝子,为什么非要等我死后在柩前即位呢?”李隆基只好流泪应之。太平公主和其同党也力谏皇帝,认为不可让位,但是睿宗主意已决。于是唐睿宗在七月二十五日诏令正式传位于李隆基。

八月三日,李隆基(玄宗)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帝。八月七日,唐玄宗李隆基改元为先天,大赦天下。

玄宗即位之初就重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励精图治。姚崇讲究实际,宋璟坚持原则,守法则正,二人鼎力辅佐朝政,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玄宗不仅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而且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姚崇提出的抑制权贵、不接受礼品贡献、接受谏诤、不贪边功等建议,玄宗不仅采纳而且严格执行。宋璟敢于犯颜直谏,玄宗对他又敬又怕。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龙凤双宝:妈咪太迷糊  历史的教训  快穿之我不要做白莲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春禧宫谋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抱天揽月传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我在幕后调教大佬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我有一尊炼妖壶  飞毡  唐诗三百首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德国  圣世巫医  

热门小说推荐
岁月留下爱的轨迹

岁月留下爱的轨迹

岁月留下爱的轨迹作者盛夏岁月留下爱的轨迹txt下载老婆,天黑了嗯,然后呢?你是不是该履行你的义务了?某男暧昧地暗示,解开衣扣,对她露出蜜色的八块腹肌和性感的人鱼线。盛夏忍无可忍,一脚踹过去!传说冷三少容貌倾城,长得比女人还好看。传说冷三少不近女色,对女人厌恶至极。传说冷三少是商业中的帝王,杀伐果断,手段之狠辣令对手闻风丧胆。果然,传说不可信!眼前这个时时刻刻在她面前掉节操的家伙,绝对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冷三少!...

早安,冥王大人

早安,冥王大人

岐山之巅,炎帝庙轰然倒塌,梦中的女子瞬间惊醒。哎!又梦到那倒霉的一日,听到声音的男子匆匆赶来,语儿,可是有事?男子担心的目光看着女子,仿佛这辈子都看不够。片刻,一个孩童走了进来,看到女子慌乱尴尬的脸,笑道妈妈受惊了。作为一个被嫌弃,还打不过老爸的儿子,他只能在心里偷笑。风语...

妖者为王

妖者为王

少年萧浪,天生觉醒超级神魂,却被误认为废神魂。在家族受尽屈辱,多次被陷害,无奈之下叛出家族,从此一飞冲天,青云直上。为了心爱的姑娘,心中的道义,他不惜举世皆敌,一路屠神。天要压我,我就破了这个天!...

我的老妈是土豪

我的老妈是土豪

我的老妈是土豪作者张策江一楠我的老妈是土豪txt下载读大学的张策有个老婆,但是因为穷,被老婆嫌弃,直到有一天老妈的电话打过来,儿子,我给你打了五百万...

双面总裁爆宠小甜妻秦怡

双面总裁爆宠小甜妻秦怡

主角秦怡严易泽新郎出轨闺蜜,秦怡一气之下嫁给了众所周知的严家傻子少爷严易泽,做好了守一辈子活寡的准备,谁知新婚夜,痴痴傻傻的严易泽竟露出了邪魅的笑容,秦怡这才意识到所有人都被他给骗了军婚小说网提供秦怡严易泽最新章节,秦怡严易泽全文免费阅读,秦怡严易泽无弹窗广告清爽在线阅读体验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双面总裁爆宠小甜妻秦怡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穿越恒古之修仙记

穿越恒古之修仙记

魂魄是一个玄之又玄而又虚无缥缈的存在。当一个人集齐三魂六魄的时候,他便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心有多宽,道有多远!脚下的路,永远靠自己走出来的,天振缓缓的开口道。传说之中,大破灭后的古仙已经灭亡,自那六道轮回之中,一名穿着黑袍的男子目光冷冷的看着四周的修士,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就此掀开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