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下卷"易学"评论
称“筮辞”,李镜池无疑认为《周易》是占筮卜辞了。《周易筮辞考》是李镜池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写的,李认为《周易》是占筮之辞的证据,是“《周易》中讲到“筮”的有两条。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蒙》)
原筮,元永贞,无咎。(《比》)
言“占”者一条,未占,有孚。(《革》九五)”(《周易探源》中华书局李镜池著1978年版取义,看到某书里出现“筮”与“占”字,就认为是占筮之书,那不就太武断了吧?
而《周易筮辞续考》是李镜池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写的,事过三十年,李对《周易》一书性质的认识并没有改变,此篇文章里说:“在这里,我证明了两点:(一)卦、爻辞是筮占的筮辞,《周易》是卜筮之书;(二)卦、爻辞中与甲骨卜辞相同的,为一次的筮辞;其繁复异于卜辞的,为两次以上的筮辞的并合。”(《周易探源》中华书局李镜池著1978年版中说:“《周易》分“经”和“传”两部分,内容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经”是占筮书,卦,爻辞(经文筮辞也叫辞),反映了周早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生活状况,正如甲骨卜辞一样,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了好些珍贵的历史材料……很清楚《易传》是哲学书。
我们这样把《周易》的“经”“传”性质划分开来,说《易经》占筮书,并不是说《易经》没有哲学思想。”(《周易探源》中华书局李镜池著1978年版内容及《周易》的整体思想去理解,更别说他们又首先肯定《周易》是卜筮之书,而后说什么《周易》里有哲学思想,这本身是一种悖论。从占筮书寻找哲学思想的说法,是一种认“巫”为“理”的谬论,你看后来流行的算命“八字”书中,在论述五行在四季中的性状,能说没有“辩证法”吗?但那辩证法是干什么为目的的呢?是“命定论”,是“宿命论”的思想,那里能与哲学相提并论呢?
上世纪6o年代初,在学术界掀起关于《周易》性质的一些学术讨论。冯友兰率先发表了《易传》的哲学思想。李景春发表了“《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
而笔者是2oo9年在书店里看到张其成的一本易学著作里,举例古往今来,人们对《周易》一书的说法,认为《周易》是哲学的,列举到“李景春说:《周易》不仅是中国古代一部最早的有系统的哲学著作,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统的哲学著作之一”。(《张其成全解周易》张其成著华夏出版社2oo9年版第6页)
由此知道了李景春写过一本名称为《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的书。很是兴奋,兴奋的是,有人已看出了《周易》是哲学,而自己也看出《周易》是一部哲学书。已知《周易》是哲学与算卦不是一回事。
后来知道李景春所说的《周易》哲学,是个援《传》于《经》的说法,即把属于《易传》里的一些哲学思想说成是《周易》里的东西。而李景春同样认为《周易》有
卜筮的一面。
从网上看到杨庆中的《论二十世纪中国的易学研究》一文中说:“关于《周易》的性质,论者都不否认它的占卜功用,也都不否认其中含有哲学思想,但二者的比重谁大谁小,论者的观点则不一致。如冯友兰等认为《易经》本为卜筮之书,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哲学思想。
李景春,繁星等人则认为《易经》不仅是卜筮之书,更是哲学书,或者更主要的是哲学书,是一部讲世界变化规律的书……
由于《周易》经传关系的复杂性,在这次讨论中,有些学者常常经传不分,经传互证,也有个别学者如李景春,存在把古人思想现代化的倾向。一九六三年三月十六日的《光明日报》发表方鑫的《研究周易不能援“传”于“经”》的文章,对此种现象提出批评……针对李景春在《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一书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挂在两千多年的古人的名下,把古人的思想说得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差不多’的做法,不少学者提出了较为严厉的批评。最后以李景春的自我批评之作《怎样解决本质的分歧》一文结束了这场讨论。”(见网易博客,杨庆中《论二十世纪中的易学研究》)
从杨庆中的文章里已知李景春同样认为《易经》是卜筮之书,而又是哲学书的双重性质的说法。李景春认为《周易》的哲学“是一部讲世界变化规律之书”,这说明李景春的《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如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里讲的《易经》哲学,那是援《易传》里内容而说成是《周易》里的哲学思想,是通过“八卦”阴阳讲变化的,那种所谓的哲学与《周易》里的哲学不沾边,与笔者所讲的《周易》哲学不是一回事。这还可以从李镜池的《周易探源》一书里得到印证。
“如李景春先生说:‘周武国王所领导的战争是当时人民解放战争,而这个战争所以能够发动,是由周易哲学的作者的文王所准备,所培育的。’”(《周易探源》注释的是符合《周易》原创的真实哲学含义。那时说“《周易》不仅是中国古代一部最早有系统的哲学著作,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统的哲学著作”才能站着脚。若既认为《周易》有卜筮功能,又说《周易》有哲学思想,就陷入悖论的泥淖。
易学家黄寿祺,也被张其成的一书中列为认为《周易》是哲学的其中之一。而张其成的那部书里也是断章取义说黄寿祺说“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单从张其成的那部书里看到这一句话,无疑认为黄寿祺先生是认为《周易》一书是哲学,不同于众多学者把《周易》看作是卜筮之书,使人不能不对黄先生肃然起敬。但看到黄先生的《周易译注》一书时,觉得张其成是断章取义。而事实黄寿祺先生也同样认为《周易》有占筮的功用。这说明不看作者的原书,就会听信以讹传讹的说法。
黄先生的《周易泽注》前言说:“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这部奇书的思想光华,是通过神秘的‘占筮’外衣,焕发出恍惚窈冥的象征色彩。它那蕴蓄丰富的变化哲理出现之际,人们对之既向往又‘陌生’,乃至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翻开《周易》,首先看到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符号,以及与这些符号紧密关联的卦辞,爻辞,这就是《周易》的“经”文。
《周易》的性质,历来颇有争论。主要的分歧是:或以为是筮书,或以为是哲学著作。这一问题牵涉到对《周易》经传大义的认识,由此这里亦分经传两部分试作探讨。
显然《周易》的卦形,卦爻辞创成之后,其最突出的效用是占筮。……根据上文对六十四六十四卦哲学意义的简单分析,我们认为《周易》的占筮,仅仅是古人对六十四卦义理的方面运用,《周易》的象征,是其书哲学内容的基本表现形式,而贯穿全书的反映事物对立、运动、变化规律的思想,则是六十四卦哲学的根本核心,因此《周易》的‘经’部分,虽以占筮为表,实以哲学为里,应当视为一部独具体系的哲学著作。”(《周易译注》“前言”黄寿祺、张善文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oo7年版)
再看《周易译注》对《乾》“用九(1),见群龙无首吉(2)”的注释:“[注释]:(1)用九,这是指明《周易》哲学以‘变’为主的一方面特点。《易》筮过程中,凡筮得阳爻,其数或‘七’,或‘九’。‘九’可变,‘七’不变,故《周易》筮法原则是阳爻用‘九’,不用‘七’,意即占其‘变爻’,若筮得六爻均‘九’时,即以‘用九’辞为占……。”
黄先生一面讲《周易》筮法,一面又说《周易》哲学以“变”为主的一方面特点。这种悖论就是一面看到今本《周易》的“六·九”卦爻形式,一面又看到这卦爻结构形式里面所谓占辞所包含有的哲学思想,因无法将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历史成因揭示清楚,就来个亦筮亦理的阐述。在阐释算卦书的筮法,又加杂着“哲学”的说法,也就出现了今天对今本《周易》的悖论说法。
我们通过《周易译注》前言里的说法和对《周易译注》里的注释来看,我们就明白了黄寿祺先生所说的《周易》是包括“经”与“传”的,他说的“经”就是所谓的“卦爻辞”,这实际是《周易》的内容,应称《周易》。所以黄寿祺先生认为的《周易》是“其最突出的效用是占筮了”;而黄先生认为的《周易》哲学是“反映事物对立,运动,变化规律的思想,则是六十四卦哲学的根本核心。”这无疑说明,还是通过“象数”学说引发的哲学之说,单就这说法也与《周易》原创内容的哲学思想不是一回事,何况黄先生又把《周易》说成是“其最突出的效用是占筮了”。黄先生已然没有揭示到《周易》的真本义、真哲学。故黄寿祺先生《周易译注》前面的《读易要例》的里还大讲“象数”与“图式”。黄已然是“象数”注释《周易》的义理者中的一员,同样是继承了《系辞传》里《易》学思想,是把《周易》双重性质说的换个说法而已。所以黄寿祺先生在对《周易》里“文辞”译注时,就出现了“象数”以解之。如对《小畜》里的所谓爻辞的解释:“九五,心怀诚信而牵系群阳共信一阴,用阳刚充实丰富近邻。上九,密云已经降雨,阳刚已被畜止。至高极上的阳德被阴气积载,此时妇人必须守持正固以防危险,要象月亮将圆而不过盈,君子若往前进发必将遭凶。”
这正是用阴阳爻位来解释“文辞”,这是两千多年以讹传讹的"象数"注释《周易》,并且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还走不出帝制里"易学"的泥淖。
使人遗憾的是黄寿祺先生不能排击筮术说与“象数”说,而在注释《周易》却被筮说与象数说玷污了。但黄寿祺先生的《周易译注》里的有一些译文还是比较接近《周易》原文哲学内容,但《周易》里的文章,只要用心,逐字的翻阅《辞源》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查看,抛开传统上《易》学象数联想发挥,就很容易把握与翻译,即非常明显表现出“文章”的逻辑性与哲学的内涵来。不难看出《周易》每篇文章所体现“文以载道”的哲学思想来。笔者却非常遗憾惋惜黄先生若能剥离“筮卜”说与“象数”说而注译《周易》。把《周易》恢复其原来的哲学思想,那么,《周易译注》一书可真是光照千秋了。
大唐:皇帝是我女婿 娱乐:苟了多年的龙套,爆发了 穿越开局:我是小丑巴基 权臣宠妻攻略 乔连连顾楼季云舒 从极挑开始制霸娱乐圈 西游:从平乱花果山开始! 苏桃桃程望 封神:从女娲宫题诗开始收取修为 洪荒:我,女娲,开局拿到剧本 沈鸢慕笙诃 重生太子妃:鬼王绝宠 高冷妈咪是神医 校霸女友 灵异降临:开局觉醒八奇技 别人穿越不是王妃就是嫡女 我能推演未来走向 白洛珂唐臻 moba:峡谷签到小半年 特种兵之终极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