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75章 下一个林晓光(第8页)

也不是当服务员,杭州第一个五星级宾馆是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2000年12月。你说这个时候的马云进军酒店行业失败,我或许相信。服务员太掉价了吧。

服务员其实也是三年高考失利时期的事情,具体不知道是哪家,反正他说过当时他是和表弟一起到酒店应聘门童,他的笔试成绩比表弟高16分,但酒店却没有选他而选择了他表弟,理由是他的身高没有他表弟高。(绝不仅仅是身高啊)

马云真的面过肯德基,那是1992年,面试得是肯德基总经理秘书的职位,但被拒绝了。这一点是马云亲口提到过的。顺便提一句,还是形象问题(我只有这个能傲视马云先生了么)

讲到这个地步,再讲下去就没意思,姑且就这样了吧。

深度观察——影院数据的误区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了217亿元,虽然增幅每年都有30%左右,但总量仅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房地产公司一年的营业额。然而,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与电影有关的各种事情都会被放大,这个行业的一切都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微博微信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在谈论电影,谈论票房,更多的行业决策似乎要从以前的“拍脑袋”逐渐进化到需要数据支持的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那大家以为很重要的这些跟电影和票房有关的数据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呢?

上座率真的没那么靠谱

很多分析和报道都喜欢拿影片的上座率说事儿,但实际上上座率的权威性并不高,很多时候可能会误导我们对影片实际表现的判断。从上座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上座率与每个电影院中的每个影厅的座位数有关,而当影院排片人员把一部电影排在不同影厅时,上座率的计算会更加复杂。在实际工中,市面上有6种左右的售票系统,每一种的上座率算法是否相同有待调查,全国近4500家影院的数据汇集到专资办,再对所有影院的上座率取算数平均,其误差可想而知。

举一个简单点的例子,一个100座的厅进50人与一个200座的厅进100人,上座率都是50%,但是产出的结果差50人的票款,所以无论用上座率去调整排片还是去判断影片的受欢迎程度,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上座率这个数仅供参考,最好不要以它来做判断或决策。

排片比率也是忽悠

现在网络的力量非常强大,前几年业内人士想了解每天的排片或者票房都很难,而如今微博微信上每天都有大号们在勤勤恳恳的发布票房和排片的数据。一般情况下,大片上映首周的排片率都能在25%以上,《小时代1》上映时达到了创纪录的45%。然而,跟上座率存在的问题一样,排片率只是简单的反应了场次的占比,并不能反应场次背后影厅座位数不同造成的影响——也就是影片理论总容量的不同。

还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6个厅的影城,一天总计能排映31场电影。影片a排满了3个厅,共15场,每个厅70个座位,共能卖1050张票,排片率为49%;影片b排满2个厅,共10场,每个厅100个座位,共能卖1000张票,排片率为32%;影片c排满1个厅,共6场,每个厅200个座位,共能卖1800张票,排片率为19%。很明显,影片c的排片率比影片a低了29个百分点,但却能比影片a多卖750张票。可能这个例子对于数学不好的小伙伴来说有点晕,没关系,直接看图表也行,不用算清里面的数,只要明白排片率最高的影片不一定总容量最大即可。

观影人次才是影院的核心

上面说了上座率和排片率都是浮云,那什么指标才算硬气呢?观影人次——只有人次才是分析影院所有数据的核心要素,只有人次才是影院开展一切工的出发点。人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影院的一切收入都是由人带来的,那影院的工当然应该主要围绕提高人次来进行。同理,分析影院产生的所有数据也是由人次为出发点,票房=人次*平均票价,这几年全国的平均票价基本稳定在35元左右,因此,人次就成了决定全年总票房的重中之重。具体到影院个体层面,每天的平均票价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工的重点当然也应该在提高非黄金点的人次以及工日的人次上。

从影院经营的另一个方面来说,影院收入除了票房之外,还有卖品收入、后产品收入、场租、广告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卖品收入,通常相当于影院票房收入的10%—15%,其算法的关键点也是观影人次(卖品收入=人次*人均消费)。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人次都是影院最为重要的指标。

因此,我们建议影院经营者在日常经营中应该根据影院客源的消费规律去预估观影人次,然后从人次出发去计算票房以及卖品收入等数据,再根据预估与实际的差距去分析原因,调整经营策略。

对于影片发行人员而言,我们也建议从影片预售的人次情况以及全国每日观影人次的变化规律出发,去预测首周票房或者最终票房,然后根据偏差调整宣发策略,可以参考对比上座率和排片率计算得到的票房数,但最好还是以人次变化推算得出的结果为决策的依据。

比老板谁是中国娱乐之王:王长田or王中军?

2013年05月03日10:37创业家

导读:王中军把生意做成了娱乐,他是一个娱乐大亨,长袖善舞地混企业家圈子找钱和混娱乐圈圈名导演、演员,快速成就了华谊的繁华;王长田是一个把娱乐当生意做的人,一个无趣的传媒商人,低头试错所有业务方向,努力融合传媒与娱乐。现在,传媒商人打败了娱乐大亨,光线发行的《泰囧》和《致青春》票房红火,光线的市值比华谊高近4亿元。现在,王长田是中国的娱乐之王。

“我从来没想去变成一个奔马,我觉得骆驼挺好。所以今天我还是一个骆驼,只不过可能从一个骆驼变成一群骆驼而已。”这是光线传媒(29.060,-1.44,-4.72%)创始人王长田[微博]在2012年创业家年会的开场白。

王中军vs王长田

“它们置身于‘被vc绑架的商业世界’之外,奉行强大而自成一统的生存逻辑。它们是反周期生存的样板,犹如沙漠中行走的骆驼,持久、缓慢、稳健。昔日狂飙的悍马被远远甩在身后。”这是《创业家》杂志2009年给予骆驼公司的定义。而被外界描述为勤勉隐忍的王长田似乎也在栩栩如生地诠释着这一定义:1999年创业,苦熬13年于2011年登陆创业板,王也以41亿元的身家成为民营电视制领域的第一富豪;他自诩的是自己创业十余年间没有进行过一次融资。

而让王长田扬眉吐气的实则是一年多后的《泰囧》,一部被冠为各种“史上之最”称号的华语影片:上映5天票房突破3亿,上映一个月票房达到12亿,观影人次超过3900万人,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华语电影云云。让王更加春风得意的则是4月26日上映的《致青春》:上映首日票房达到4650万,上映6日票房飙升至3.2亿。伴随票房而来的是涨势喜人的股价,《致青春》上映首日,光线股价随就涨了7.61%,较半个月前累计上涨了48.74%,5月2日光线股价更是飙至28.65元,市值冲破140亿元,达到145.07亿元。虽只是账面上的数字,但相对于华谊兄弟(29.970,-1.61,-5.10%)的23.35元股价和141.22亿元市值,王长田也许会为能超越竞争对手长舒一口气。

假如时间回溯至4年前的2009年,王长田可能“胸中块垒酒难浇”,因为自己从2006年开始涉足电影,一路平稳,却没有一部被人所称道的佳,“从前光线最弱的就是这一点,我拿不出一个代表来。”而因公司估值分歧,王长田的融资计划也泡汤。那时的王中军、王中磊[微博]兄弟则是洋洋自得,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旗下更是笼络了诸如冯小刚、张纪中、邓超、冯绍峰、李冰冰、吴彦祖、姚晨等一大票著名艺人。他们出品的影片票房也是一路飘红:《风声》突破2亿,《全城热恋》突破亿元,《唐山大地震》高达6.6亿,《非诚勿扰2》也达到了5亿元。当时有报道将王中军和王长田放在一起比较,问谁是娱乐之王,当时的答案显而易见。

然而仅仅三年,王长田就扳回了一局。2012年11月29日华谊兄弟投资2亿的冯小刚力《一九四二》登陆大银幕,不过在《少年派》和《泰囧》夹击下,《一九四二》表现惨淡,也成为冯小刚近年来票房表现最差的一次。华谊兄弟股价11月30日、12月3日连续暴跌9.9%、6.02%,两日市值蒸发13亿。而自此之后,昔日狂飙的“悍马”华谊兄弟也被“骆驼”光线传媒在业绩增长和股市表现上远远甩在身后。2012年华谊兄弟总收入13.8亿,净利润2.4亿。而光线传媒201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8.13%,净利润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6.47%。目前,“谁是娱乐之王”一问题看来也将会有另一种答案。

王中军,1960年生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老板。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北京顽主。当过“洋插队”,干过美术师,卖过宝马车。现在,他越来越像一个好莱坞大亨。

王长田,1965年生人,光线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出生于大连附近的一个村庄。曾经是中国最好的报纸和电视记者之一,精明勤勉,事必躬亲。现在,他越来越像一个苦行僧。

王中军靠资本、企业家支持快速做大

王长田不混圈子融资、闷声踩坑吃亏缓慢成长

王中军最值得欣赏的是两点:第一他不一定很善于分享,但是他善于合,他有比较开放的心态;第二他说到做到、说一不二。比如说,当时他跟华友谈出让华谊音乐控股权这个事,一直到今天都是蛮后悔的一件事,包括他周围的股东,当时也都反对这个事,但是王中军在饭桌上同意了,于是他就硬着头皮做了。这在王长田那儿是不可想象的,在签字前一分钟他还会节外生枝。性格不一样导致做事的方法就不一样。

——易凯资本[微博]ceo王冉[微博]

对待资本,王中军主动,王长田被动。

在影视娱乐业里,许多公司背后的“金主”是地产商。华谊兄弟、派格、麦田的大股东都是太合地产,中博传媒的靠山是冯仑。“玩票”性质的投资决定地产商们不会在这个高风险的市场上投入过多。

王中军急于突破业务瓶颈。如何通过华谊兄弟在电影业已经建立的品牌优势来收购扩张,特别是进入电视剧、音乐等未曾涉足的领域?“白白建立了半天品牌,你不用就有点可惜。”但是他手里没有足够的资本,太合也不是他理想的股东。

跟其它娱乐公司的老总不同,王中军一向喜欢与娱乐圈外的企业家打交道。他频繁参加各种企业家聚会,其中每一位都是潜在的资金来源。

2004年底,他在君悦酒店大堂里碰见了时任tom集团ceo的王。两人之前只是点头之交,一番寒暄后,正在四处寻找内地传媒业投资项目的王主动发问:“华谊兄弟需要钱吗?”

“需要啊!”


热门小说推荐
商海迷情

商海迷情

没根基,没靠山,没人脉,没资源,一个农村走出来的打工者,凭着机缘巧合,最后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呼风唤雨美女环绕大权独揽之际,他才猛然发现,本想不忘初心,如今却早已迷失了自我...

文娱救世主

文娱救世主

没有弱智光环,没有未来推送科技掀掉跟风猪和套路狗横行的娱乐圈,用崭新的法则之力为人类缔造一个清爽的传媒新世界。...

百亿神豪从送外卖开始

百亿神豪从送外卖开始

百亿神豪从送外卖开始...

胭脂梦:田园农女上京城

胭脂梦:田园农女上京城

这什么玩意儿!穿越带系统,积分换材料!前世的烟粉红尘梦,在宿主身上得到了无限可能的发展。若是有钱了,这单调的田园梦,哪有京城来的刺激!走,带你上京城!...

重生后成了七个哥哥的团宠

重生后成了七个哥哥的团宠

前世被出轨后还被渣男未婚夫逼得跳了楼,意外重生,三年后,传闻中娱乐圈大佬与一名女子在咖啡厅私会,后大佬解释那是我家最小的妹妹。又传闻军政大佬与一名靓女雨天浪漫散步,后军政大佬不耐地解释那是我妹妹。接下来几天一直流传着律师界大佬,赛车界大佬,跆拳道界大佬各种花色新闻,都被回应那是我妹。最后几天又爆出,众位媒体纷纷觉得肯定是他妹妹。却遭到太子爷的强大不满那是我老婆,我儿子的妈。...

顾太太的豪门日常

顾太太的豪门日常

顾太太的豪门日常由作者黛蜜儿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顾太太的豪门日常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