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章(第1页)

粤语也很异类。它和普通话的差异,耍多到七成以上。闽语和普通话的差异也有这么多。但闽语是当年中原音韵的遗存。说闽语异类,便未免数典忘祖。再说也没什么人说闽人是&ot;马来人种&ot;。粤语,不三不四,怪里怪气,爪哇人的话,算什么呢?

其实粤语也是汉语。在海外许多地方,它还被看作是&ot;正宗&ot;的汉语。形态上也并不比闽语古老。闽语中本字无考的读音很多,普通话填词的歌曲如果改用闽语来唱,就不伦不类,&ot;翻译&ot;成粤语却没什么关系。因为粤语有一整套完整的文白读音系统,可以很自然地和普通话对换。所以,和闽语相比,它还是更&ot;现代&ot;的汉语。

实际上粤语的源头比闽语还久远。因为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岭南,是在秦代。秦始皇二十五年,大将王翦平定江南及百越,七年后,任嚣、赵佗又再次平定百越,并留下将士五十万人镇守,越汉杂处的局面形成,古粤语也就初具规模。然而现代粤语却并不是古粤语独立发展的产物。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它不断受到中原汉语的影响。特别是汉末唐未宋末这三个时期,中原汉人络绎不绝地进入岭南,其中不乏名门望族、学士文人。这些人代表着比较先进的文化,来头大,水平高,便使当地土著逐渐汉化,粤语也就一变再变。

这就和闽语的形成不大一样。闽语的成型是突变的,粤语的成型则是渐变的。因为对于岭南来说,大规模的移民其事已久,以后所受之影响不过潜移默化,其间有一个漫长的越汉杂处相互磨合的过程。福建就不一样。移民既晚,来势亦凶。不但人数众多,而且往往伴随着中央政权的南移。比如晋室偏安江左,与福建相去不远;隋中叶全福建人丁不过一万五千户,到唐开元时仅泉州就有五万余户人家,可见移民之多。如此铺天盖地,则原先散落在八闽大地的那些闽越土著,也就势必淹没在移民的汪洋大诲之中,没多少越汉杂处相互磨合的事情了。

成功也往往意味着结束。因此突变的闽语便相对比较封闭,渐变的粤语反倒有一种开放的性格。粤语是很有一点&ot;拿来主义&ot;精神的。粤语中外来词汇不少,波(ball球)啦,恤(shirt衬衣)啦,的士(taxi出租车)啦,我们早就耳熟能详。这种现象其他方言中也有,但不如粤语突出,也不像粤语那样喜欢搞&ot;中外合资&ot;,同一个词或词组中,一半外来的,一半土生上长的,还要把那外来的词念成粤语腔。

其实这正是粤语的一贯作风。它原本就是中原汉语、当地土话、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的&ot;杂交品种&ot;。直到现在,粤语中还有不少当年&ot;百越杂处&ot;的痕迹。比如&ot;这&ot;说成&ot;呢&ot;,就和壮、侗、傣、黎、布依语相同或近似。又如细想叫捻,抓住叫揿,一团叫一旧,便是壮语。乜、拧等字都念阴调,也和壮语相似。修饰词放在被修饰词后面,比如客人叫人客,干菜叫菜干,公鸡叫鸡公,牯牛叫牛牯,更是壮语的构词特征。汉语和壮语虽然都属汉藏语系,但毕竟不是同一个语族,粤语却能将它们融为一体。这种融会贯通、大而化之的神通,正是粤语和粤语文化的特征。

粤语既然能打通南北东西、古今中外,自然也能打通全省。这就和闽语不同。粤语是一体化的,闽语则是多元化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粤语文化的影响要比闽语文化的影响大。粤剧远比闽剧或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有名,广东音乐也远比福建的南音深入人心。美术方面,广东有岭南画派,福建却乏善可陈。因为福建虽不乏人才,但八闽互不交通,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锣齐鼓不齐的,没法拧成一股绳,也就不可能和一体化的粤语文化相抗衡了。难怪海外的华人虽然闽人比粤人多,粤语却比闽语吃得开。

东拉西扯

外来语大量成为中国人的口头禅,其盛况空前最早大约是在汉唐之际。

中心总是会名垂史册的。事实上现在我们使用的语言被称作&ot;汉语&ot;,或者被叫作&ot;唐话&ot;,就因为这两个朝代国力最雄厚,文化最繁荣,影响最深远,和世界的交往也最多。

一、洋芋与土豆

南方人吃大米,北方人吃小麦。

麦在上古汉语中叫&ot;来&ot;。《诗经》中就有称麦为&ot;来&ot;的。方言学家潘家懿说直到现在山西临汾人还把麦子熟了叫&ot;来了&ot;。大米则是水稻。&ot;稻&ot;与&ot;到&ot;同音,没准也有&ot;到&ot;的意思。苟如此,则&ot;稻麦&ot;便是&ot;到来&ot;了。

稻麦为什么是到来呢?

大约原本没有,后来才&ot;到&ot;才&ot;来&ot;。

小麦可能是从羌族人那里传入华夏的,水稻则可能是从印度经由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自华南一路北上。不过浙江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则好像又证明咱们老早就种稻子了。其实&ot;来&ot;的本义就是小麦,《说文》谓&ot;周所受瑞麦&ot;。其中大麦叫牟,小麦叫来,字形也是&ot;像芒束之形&ot;,其义则是&ot;天所来也&ot;,以后才转借为往来的来。所以,小麦是不是从人家那里嫁过来的,还说不清。

同样,稻也不一定是&ot;到&ot;的谐音,也可能是&ot;捣&ot;的谐音。稻谷成熟后,要放到臼里面捣,才能变成米,也才能吃。稻的字形,便是捣米之状,林义光先生的《文源》中说过的。周振鹤、游汝杰两先生《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则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证出广西西南和云南南部也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看来这稻子是家生的,还是进口的,也很难弄明白。不过麦(麥)字从来,稻字从禾,倒是事实。甲骨文中既有麦字,也有稻字,也是事实。而且,它们也都被叫做&ot;谷&ot;(穀)。麦叫&ot;芒谷&ot;(有芒之谷),稻则叫&ot;嘉谷&ot;(也叫禾)。当然,后来大家不这么混着叫了,叫&ot;谷子&ot;的都是&ot;米&ot;,--在北方是指小米,在南方则指稻米。

如果说稻麦还有点&ot;来历不明&ot;,那么,玉蜀黍可是地地道道的&ot;舶来品&ot;。它原产南美洲,来到中国也很不容易。玉蜀黍传入中国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先由葡萄牙人带到爪哇,再从爪哇辗转而来;另一条则是阿拉伯人从麦加、中亚输入。所以,它在各地方言中的别名也五花八门。有叫五麦(南宁)的,有叫黍麦(温州)的,有叫红须麦(巍山)的,还有叫番大麦(厦门)的,最早的官方称谓则是&ot;御麦&ot;。可见玉蜀黍刚进入中国时,被看作是一种&ot;麦&ot;。其实它和大麦、小麦、黑麦、燕麦,无论外形还是味道,都相去甚远,怎么会是&ot;麦&ot;?大约就因为&ot;麦&ot;有&ot;来&ot;的意思。外来的,也就是&ot;麦&ot;。又因为来得稀罕,来之不易,便叫&ot;御麦&ot;。御和玉同音,玉蜀黍也更像是米面不是麦,因此便改叫&ot;玉米&ot;(玉一样晶莹的米)。既然是米,当然也是谷,所以又叫&ot;包谷&ot;(叶子包着的谷)。又因为这&ot;包谷&ot;是棒槌状,故而也叫&ot;包谷棒子&ot;或干脆简称&ot;棒子&ot;。

从星空到心灵  灵魂的事  十六岁少女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活着的事  书生意气  女生贾梅  帝国的终结  高高的树上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孤女俱乐部  病隙碎笔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易中天品三国  山顶上的传说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汉代风云人物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读城记  

热门小说推荐
武傲三界

武傲三界

孟不凡,天赋惊人,初入宗门就崭露头角。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仙宝葫芦,有葫芦童子相助,孟不凡入地府,闯天宫,最后成神成仙,笑傲三界!...

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

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

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由作者巴西松子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腹黑娘亲爆萌宝九王,太凶猛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武者诸天

武者诸天

三国凝其拳势风云夺其长生,西游纵横天庭!赵舟穿梭万界,阳神遮天封神用诸般万法练其国术淬炼自身。当有一日,他拳镇山河大地诸天星宇时,回望一路走来,神魔皆为拳下轮回亡魂。...

过门

过门

过门由作者简思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过门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诸天改革者

诸天改革者

都市修仙中,他截胡陈逼王的装逼时刻,喊出一生行事,何须向你解释。  龙蛇世界内,他创办超级科技公司,改革开创星河武者时代。  剑道独尊,和叶尘同台比斗,彰显独尊剑道。  西游世界,他逆天改命,开创神话世界的工业革命。  遮天世界,以一己之力断绝黑暗时代,拯救人类苍生,和狠人大帝坐看她哥哥的归来。  遮天洪荒阳神星辰变完美世界我在行走,留下一片传说。...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