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0章(第1页)

李泽厚的意义正在于此。

李泽厚是一个在学术界大多数人还一片茫然时筚路蓝缕的人。那时,学术界刚刚从&ldo;文革&rdo;的重创下醒过神来;一些人心有余悸,许多人严重失语。不要说做学问,连话都不会说了。甚至在批判&ldo;四人帮&rdo;的时候,使用的也仍是&ldo;四人帮&rdo;的腔调。这是一种连&ldo;党八股&rdo;都称不上的话语模式,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了无生气,乏味透顶。这种人人憎恶的文章套路之所以还能延续一段时间,除习惯使然和一些人胆小怕事〔怕别人说自己不够马列不够革命)外,也还因为大家不知道不这样说话,又能怎样说。

开始时李泽厚也一样。他也写了诸如《实用主义的破烂货》(1979年)一类的文章。但很快他就改弦易辙了。李泽厚

1980年的文章便已让人耳目一新。甚

1979年出版的《批判哲学的批判》便己是纯正的学术著作,全无八股腔调。

同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亦然。不过两书均嫌太过&ldo;专门&rdo;和&ldo;学术&rdo;,其影响便不如《美的历程》。《美的历程》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读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和朦胧诗一起,起到了一种&ldo;启蒙&rdo;的作用。

如果说朦胧诗让我们知道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甚至就该这么写),李泽厚则让我们明白原来学问还可以这样做(甚至就该这么做)。比方说,讲哲学,可以并不一定要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别。然而在此之前,这种套路是被视为金科玉律的。结果就闹出很多哭笑不得的事情来。比如李贺,照理说只能算是&ldo;浪漫主义&rdo;的。又因为李贺的诗&ldo;&lso;鬼气&rdo;太重,便只好算做&ldo;消极浪漫主义&rdo;(李白则是&ldo;积极浪漫主义&rdo;)。

后来毛泽东的意见发表了,他老人家喜欢李贺。这下子文学史家们就狼狈了。伟大领袖怎么会喜欢&ldo;消极&rdo;的东西呢?只好另找证据,证明李贺其实是&ldo;现实主义&rdo;诗人:那么李贺究竟是什么&ldo;主义&rdo;?什么都不是。中国文学史,根本就不能那么讲。李泽厚不这样讲,也就无此尴尬。这在当时,却不能不看做一个&ldo;重大突破&rdo;。

但李泽厚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就我个人而言,《美的历程》以及李泽厚的同期其他著作让我明白了一个大道理,那就是:人,为什么要有学术研究,为什么要做学问?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如果那样,就该&ldo;趋时合流&rdo;),而是为了人生。也就是说,为人生而学术。因此,一个人文学者,就应该把学术研究和人生体验结合起来,把历史的遗产当做鲜活的对象,把做学问、写文章、出版著作变成自己生命的流程。《美的历程》

就是这样做的。比如&ldo;苏轼的意义&rdo;一节,讲到苏东坡写完&ldo;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rdo;,虽&ldo;挂冠服江边&rdo;,却不过回家睡觉,并没有&ldo;拿舟长啸去矣&rdo;时,李泽厚说:&ot;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脱人世这个大罗网。&rdo;如果没有人生的体验,这样精辟的话岂是说得出来的?历史的遗产一旦被看做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也就不会有少尸臭了。过去(也包括现在)一些学者专家教授流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看做活物。他们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时把自己也变成了木乃伊。哀莫大于心死。心已死,文字还能活起来?

学术著作变成木乃伊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这些学者们总在说别人的话,至少是总在用别人说话的方式说话。因为他们并不是为人生而学术,而是为某种现实的利益而学术。这就不能不格外注意是否符合公认的&ldo;学术规范&rdo;和&ldo;量化标准&rdo;,小心翼翼地不要触犯了学术界的&ldo;规矩&rdo;。这时,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我也怎么说,别人用什么方式说我也用什么方式说,无疑是最保险的。而当所谓&ldo;学术规范&rdo;其实不过&ldo;八股套路&rdo;,所谓&ldo;量化标准&rdo;也仅仅只是论量不论质时,大量炮制八股文章甚至学术泡沫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见文体决不仅仅只是一个表述问题。为人生而学术,就要讲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而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总之,你完全可以不必顾忌任何成规陋见,不必死守某种模式套路,信马由僵,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来,这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才气和知识准备了。

李泽厚有。于是李泽厚便用自己成功的实践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一通百通。从此,我们的思想解放了,视野开阔了,目光锐利了,思路敏捷了,就连文笔也变得流畅了,这都得感谢李泽厚。没有他,我们当真可能仍在黑暗中摸索。

这是一种智慧的启迪。许多人甚至从李泽厚那里开始了自己道路的找寻。

但同时,李泽厚的历史也就终结了。

得鱼忘荃,得兔忘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我们现在已经过了河,李泽厚老师可以下课了。我们会记住他这座桥的。

五历程

其实,即便有人愿意听,李泽厚的&ldo;课&rdo;也未必还能讲得下去。

一般都把李译厚这近十年来的销声匿迹少有人知,归结于他1990年后去了

国外。实际上,他走也好,不走也罢,情况都差不太多。在我看来,他的败迹,早在

1988年

7月由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出版、同年

11月由香港三联书店出

版、12月由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89年2月又由北京中外文化出版公

司出版的《华夏美学》中便已有征兆,已见端倪。李泽厚很看重这本书,认为比《美的历程》更重要,而且,认为谁喜欢《华夏美学》,谁就是&ldo;独具慧眼&rdo;。但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它好在哪里。印刷质量极差不说,文字表述也是低水平的。

比如开头这一段,就简直让人怀疑那是不是李泽厚写的:

美,这在汉语词汇里,总是那么动听,那么惹人喜欢。姑娘愿意人们说她美;中国的艺术家们、作家们一般也欣然接受对作品的这种赞赏,更不用说美的自然环境和住所、服饰之类了。

这是什么话!随便找个中学生,也不会写得这么差!王朔有云:一盘菜,不必都吃完才知道好坏吧!《华夏美学》的开头如此,后面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尽管我从头到尾都读完了。而且,由于当时买不到书,还做了笔记。

不可否认《华夏美学》中仍有不少让人拍案叫好的东西,也不难看出李泽厚在撰写《华夏关学》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已比撰写《美的历程》时系统深刻。如果要研究中国文化思想,《华夏美学》倒是不妨一读的(但我以为读他那三部&ldo;思想史论&rdo;更好)。问题是李泽厚之所以是李泽厚,就因为他比一般研究者多了份才气和灵气。然而《华夏美学》一书却灵气全无,就连书名也显得呆板俗气。开头不好,结尾也不好。结语那句&ldo;是所望焉&rdo;在《美学文丛序》中已经用过一回了,现在又用,岂非才尽技穷?有人说,人生三大悲哀: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江郎才尽。1989年的李泽厚,即便没到那个份上,也已是日薄西山。

读城记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易中天品三国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病隙碎笔  高高的树上  帝国的终结  女生贾梅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汉代风云人物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务虚笔记  孤女俱乐部  活着的事  十六岁少女  山顶上的传说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灵魂的事  从星空到心灵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热门小说推荐
从吞噬开始

从吞噬开始

从吞噬开始由作者大日浴东海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从吞噬开始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娇妃路子野,要宠!

娇妃路子野,要宠!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想Peach的经典小说娇妃路子野,要宠!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被自己夫君亲手推下高楼,还被人嘲讽蠢货。再睁眼,回到了七年前。所有不甘,遗憾她都有机会重来。然而却招惹上了不能惹的人。一开始公子,春宵一度可好?某王爷就你这模样,还是免了吧。后来却娘子,求你今天也怜爱我。某王妃勾唇冷笑夫君这模样,还是免了吧。...

他有很多好习惯

他有很多好习惯

秦剑得到好习惯学习机,删掉两个坏习惯,就能获得一个好习惯。秦剑删掉不爱吃蔬菜,删掉懒得洗澡,选择好习惯每天运动半小时。秦剑删掉看书就头疼,删掉爱睡懒觉,选择好习惯女王音英语口语。三十岁是新的十五岁,男人永远是少年。...

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 苏鸢司璟容

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 苏鸢司璟容

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免费阅读,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小说主角苏鸢司璟容,小说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全文简介爬上了我的床,就别想换别人做金主。苏鸢谄媚的笑对压在自己身上的金主,人往高处走,帝都哪个有您有权有势?最重要还有颜有身材,天天被睡也不亏。作为帝都豪门千金,父亲猝死,继妹爬未婚夫...

弃女仙路

弃女仙路

出生于小修仙家族的少女孟长星,身具三灵根,可修炼五年,却依旧无法引气入体,经历过被嘲笑被利用被算计长星摸索着前行,在跌跌撞撞中一路前行,终于步入正轨,可突如其来的阴谋,让长星坠落深渊,却也打开了救赎的通道原来一切都不是偶然,往事如烟,可并不是所有的往事都能如烟,总有些过往,在灵魂深处留下鲜红的烙印,让你想起时,微笑回味或者泪流满面...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