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说沁园春雪(第1页)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啸天说诗.周啸天谈艺录(.shg.tw)”!

说《沁园春·雪》

无论从何种角度着眼,《沁园春·雪》都说得上是毛泽东诗词的压卷之作。这绝不是个人的意见,而是几乎所有评论家的共识。假若来一个读者投票,可以预见,这首词一定会高票当选的。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不同寻常。作者在给柳亚子的一封信中,称此词为“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之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刊印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注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也就是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两个月后。那时中共中央刚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毛泽东即于当年1月亲率红军东征,于2月初,也就是西安事变发生前十个月,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带,准备东渡黄河抗日,扩大红军势力。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令中央军与阎锡山部加以阻击。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作)自注说:“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那时,毛泽东在名义上还不是中共总的负责人(当时是张闻天),但他的主张在党内已经取得支配地位,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日本的侵略固然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却在客观上对蒋介石的“勘乱”形成掣肘,使国共势力的消长充满变数。中国积贫积弱、积乱积危,然物极必反,其命运和前景亦不可限量。那时的毛泽东雄心勃勃,心情异常舒畅。他本来就喜欢雪天。在袁家沟居住期间,正遇上一场平生罕见的大雪——也就是他对柳亚子提到的那场大雪。放眼秦晋高原白雪皑皑,长城内外冰封雪盖,九曲黄河顿失滔滔,此情此景一时凑泊,不禁逸兴遄飞,欣然命笔,几乎是一气呵成了这首独步古今的咏雪抒怀之作。

毛泽东写作诗词,一向是以兴会为宗的——这正是诗词之所以为诗词者。这首词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原因之一,就在于读这首词,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时所达到的那种巅峰状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起就是椽笔驰骛,全景式描绘北国雪景。毛泽东性格“好大”,在写景上比较近似李白。李白偏爱名山大川,钟情的景物是黄河、长江、庐山瀑布、横江风浪,而把鸟鸣涧、鹿柴一类的景色,留给王维去写。毛泽东喜欢的咏雪名句是“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民谣)等奇句,而不是“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那样的妙语。这首词中的看雪,可不是芦雪庵赏雪,甚至也不是终南山望积雪,而是昂首天外,鸟瞰、俯瞰整个的北国雪景,其间加入了词人的想象。“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寥寥数语,写出了漫天大雪所造成的江山一笼统的奇妙感觉。“长城”“大河”(黄河)在词中,既是宏大的自然意象,又是象征符号——与“江山”“无数英雄”“风流人物”等自然和社会意象相呼应,是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赋予了这首词以非同寻常的意义。“惟余”“顿失”的措辞,具有一种张力——漫天大雪转瞬之间改观了山河,词人在登高壮观天地间的同时,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呢?这令人想起作者同调词作中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接下来的三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写积雪。静态的积雪,却写出了动感。蜿蜒崎岖的山脉,其边缘、其轮廓、其走向在积雪中亮度较高,使人产生一种视幻感觉——银蛇飞舞的感觉,与“飞起玉龙三百万”在想象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大小小、绵亘起伏的山峦,由于蒙上了积雪,又使人产生出另一种视幻感觉——象群奔腾的感觉,试想一下,整个原野上奔腾着无数的白象,这又是何等壮观的一种情景。顺便说,最初的措辞是“腊象”,腊即真腊(古代国名,即柬埔寨),后来作者采纳臧克家的建议,改为“蜡象”,与“银蛇”作对,更加工稳。绵亘的雪山和无垠的雪原,使天空显得低矮,反言之,即雪山和雪原在与天公比高。“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有拟人的意味,使人想到毛泽东生平爱说的一句话:“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种无法无天或与天比高的精神,就是革命精神,就是造反有理。唐人杜牧《长安秋望》就有“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名句,在气势上,还分让此词三分。总而言之,上片咏雪,词人做到了视通万里,眼光所及,几半中国,真说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插说一下,《沁园春》这个词牌以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咏其事而得名,全词一百一十四字,属于双调的慢词。上下片除换头而外,结构大体相同,具备从三字句到八字句的所有句式,各有一组由一字领起的句群,适合铺叙,保持着一气贯注到韵脚(一韵或两韵)的势头,饶有抑扬顿挫之致。毛泽东此词上片咏雪,以“北国风光”三字总冒,紧接用一个“望”字顶住上文,领起四句,其势头直贯两韵,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为止,对北国雪景作了大笔挥洒而又淋漓尽致的描绘。再用“须”字顶住上文,以三句写想象放晴之后,艳阳高照的雪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该有多么艳丽!换头处意脉不断,以“江山如此多娇”收住上片之写景,复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过渡到下片之咏史抒怀,是全词的一大关纽。紧接一个“惜”字顶住上文,领起四句,其势头又是直贯两韵,到“只识弯弓射大雕”为止,可谓大气盘旋。其思想内容,有人说,是“一笔勾掉五个皇帝”。这个说法不一定确切,但富于文学性,是一句妙语。在词中,毛泽东的确评点了五个皇帝——依次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中有的是完成统一大业的雄才,有的是达到天下大治的君主。从这个意义上讲,都算得上民族的英雄。词中称之“英雄”,绝非反语,有肯定的意思。就拿秦始皇来说吧,尽管历代读书人骂声不断,毛泽东却不以为然:“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读〈封建论〉呈郭老》)所以,绝不是一笔抹杀,只是一揽子批点。“略输”“稍逊”“只识”这些带有贬抑性的措辞,意味着这些帝王又都有历史的局限性,因为他们只代表少数人即剥削阶级的利益。词中不能采用这种理论的话语,却用了“文采”“风骚”这样的字面,好像是在谈论这几个人的文学修养。真要说文学修养,这几个人其实是有等差的:汉武帝有《秋风辞》,是名篇;唐太宗有几句诗,如“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等,是名句,这两人的“文采”要好一些。宋太祖是个粗人,有歌咏日月的大话诗,是古代的“丘八体”,不过,“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两句,还是为人称道的;成吉思汗的“文采”更差一些,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一点也不冤枉;秦始皇焚书坑儒,那就不是“略输文采”的问题,而是革文化的命。不过,这里的“文采”“风骚”,宜从广义上加以理解,那就是这些人的贡献,不在思想文化方面。在思想文化方面做出贡献的,另有一条线,那就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应该另作总结的。总之,读这首词让人浮想联翩。当毛泽东面对如此江山、如此雪景时,心中激起的,是怎样一种豪情壮怀啊。他一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正在做着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对人类将有更大的贡献;我们所做的一切,将要比一切古人的业绩更加辉煌地载入历史。换言之,这是一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慷慨纵横、不可一世的感觉。

于是,作者以“俱往矣”三字顶住上文,曲终奏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是对“俱往”的一个呼应,“风流人物”是对“无数英雄”的一个呼应,这个结尾是水到渠成的。那么,词中“风流人物”与“无数英雄”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是平列关系,还是对立关系呢?毛泽东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他在自书此词时,也曾署题为:“反封建沁园春。”这是一种贴标签的做法,是对那些批评他“有帝王思想”的人们的一个回敬。然而,作品一经发表,其解释权就不再专属于作者。贴标签的做法既无必要,也不可取,它会制约读者的审美感受,很煞风景。要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还须提到一首宋词,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词开篇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毛泽东措辞的语源——毛词中的“无数英雄”,不就是苏词中的“千古风流人物”么?“风流人物”与“英雄”,只是一转语(同义语)。换言之,毛词中的“风流人物”是处在“无数英雄”的延长线上的,彼此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递进。当然,递进中也包含着否定,否定之否定,那也是符合辩证逻辑的。词中“俱往矣”三字,措语很重,毛泽东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19页)“俱往矣”三字,又意味深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等,虽然是英雄,但已是过去式,是翻过的几页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1页)唐人岑参诗云:“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也有这样的意味。

词中“风流人物”何指,一直众说纷纭。作者自注为“无产阶级”,注家则说是“今朝的革命英雄”,或“当代人民群众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或“无产阶级杰出人物”,或“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或“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等等,不一而足。其实,这个涉及文艺理论、诗论上的一个问题——抒情主人公的问题。简言之,抒情主人公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抒情主人公为“我”,即作者本人,如陆游《钗头凤》的抒情主人公就是陆游本人。另一种情况,抒情主人公为“非我”,即不是作者本人,诗词中的代言体就是如此,如《新婚别》的抒情主人公就不是杜甫。第三种情况,抒情主人公为“非常我”,即包含我,却不等于我,如唐王梵志诗中的“我”,就是泛指的我。毛泽东诗词主题重大,其绝大部分所反映和表现的,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一场历史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从武装割据到夺取全中国的扭转乾坤的历史过程和革命豪情。其抒情主人公往往是一个大我,一个群体,如“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等,句中的“我”便是与百万工农结合的大我,都不等同毛泽东本人,但一定包含他本人。同样地,这首词中的“风流人物”即当代英雄,也不等同于毛泽东本人,但一定包含他本人。影片《开国大典》中有一个细节,毛泽东在中南海对程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并非就指毛某人嘛。”无论现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否说过这样的话,这一细节的艺术真实性是不容怀疑的。

这首词写壮景,抒豪情,发绝大议论,在艺术上本来是有风险的。因为豪,容易流于粗;大,容易流于空。但这首词并不给人以粗豪和空洞的感觉,相反,读者觉得非常充实,非常光辉。这与作者的形象思维和艺术处理是分不开的。词的开始,作者就运其如椽大笔,驰骋于广阔的时空之中,对北国风光作鸟瞰式、全局性的描写,令人心旷神怡。匪夷所思的是煞拍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突发奇想,将壮丽河山比作妖娆的妇人。自古以来,人们把统一中国的群雄角逐比作猎手角逐,“逐鹿中原”是流行的譬喻。可毛泽东却别出心裁,把它比作情场角逐。这个举措风流的比喻偏偏能不失于纤巧,其奥妙大可深究。原来在古人的观念中,江山与美人本是差距很大的对象,清人诗云“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就是具体的例证。而比喻之中,比体和本体的差异越大,效果越显著,将江山比作美人正是如此。尽管诗人运用了“妖娆”一类倩语,读者想到的只是山河的迷人,而不会联及男女之事。远在《离骚》就有以求女比喻政治追求的传统,是其成立的依据。把重大的主题寓于如此轻松的表述,使此词既雍容大度,又轻灵洒脱。描写男女情爱从来是词体所长,产生过“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那样一类杰作。但从毛泽东的传记材料看,他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就连“我失骄杨君失柳”一词,所表现的革命的同志爱也高于燕婉之私。可以说,毛泽东的爱情更多地钟于华夏山河,“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才是毛泽东的爱情词!在词中,作者就像是在替一位公主择婿,运用严格的眼光打量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这些似乎次第而来的求婚者,结果都未入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的上片在自然的、地理的、空间的大跨度上自由驰骋,下片在社会的、历史的、时间的大跨度上自由驰骋。本来,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与当代英雄,各不同时,并非竞争的对手,而词中并举之,就填平了时间跨度,冶古今于一炉,而对于现实中真正的敌手,则未措一辞,足见大气。其间加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这样婉约的因子,使得全词于豪放之中饶有风流妩媚之姿,达到了豪放与婉约的绝妙平衡。作者曾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诗词集·读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第210页)这种做法,也借鉴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词以“大江东去”开篇,然后就联想到赤壁大战,历史上的英雄。“乱石穿空”几句,写抒情主人公的心灵感应,以至风起水涌。说到“江山如画”,忽然引出个绝代佳人——小乔,来衬托谈笑破敌的周郎之儒雅、潇洒。有词话说,一位苏门幕士认为柳永词适合十七八女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词适合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殊不知“小乔初嫁”,非十七八女儿而何?在豪放词中加入这样一点婉约的因子,确实能够达成一种绝妙的平衡。在毛词中,除“红装素裹”“江山多娇”而外,“略输”“稍逊”“只识”这样委婉的措语,也有折中作用。虽然毛泽东从苏词借用了“风流人物”一语,虽然他的“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对应着苏词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他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又对应着苏词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但必须指出,这一切并非刻意而为,而是有意无意中得之,是读书受用的结果,绝无模仿雷同之感,倒是后来居上。可以说,这首词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为豪放词树立了另一座丰碑。

前人对唐诗《春江花月夜》有一句点评——“以孤篇压全唐”,措语可能夸张一些,然不夸张不足以为名言。《沁园春·雪》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的。即使是毛泽东别的诗词都失传了,只要有这一首在,毛泽东诗词还是毛泽东诗词。或以为这样的词好写,或以为这首词不如《沁园春·长沙》。其实不然。这首词的和词有那么多,赞的有,骂的也有,就是没有一首可与之颉颃的,即使是柳亚子和词,和原作相比,也是高下立见。比一比吧,柳词全文:“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入地,把握今朝。”这也是当行本色之作,但与毛词相比,不足为堂上语。它的上片让人记不住,撇开这个不说,说句笑话,人家一笔勾掉五个皇帝,你一笔才勾掉三个词人,可以同日而语吗?就是辛弃疾的“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沁园春·答杨世长》),也不过尔尔。其实,如果换一个人,再多勾几个皇帝也不济事,人们只能认为你是疯子。“君与我,要上天入地,把握今朝”,就很危险。恰如《大风歌》只能出自刘邦,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也只能出自毛泽东之手。《新民报晚刊》的主编吴祖光看到这首词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只有这一个人才能写出这一首词。”就是这个道理。坊间有一些嘁嘁喳喳,都是错的。

赏析一件伟大作品,有时需要节外生枝。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唐人林宽的诗句:“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诗题为《歌风台》,是对刘邦《大风歌》的感慨。毛泽东似乎更赏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北戴河》)说句笑话,他“一笔勾掉五个皇帝”,却放了曹操一马。曹操生前并未称帝,以谥号“魏武”呼之,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称谓相埒。根据口述历史,毛泽东在1954年曾对身边人大发议论说:曹操是一个英雄,曹操诗是男儿诗、大手笔!(这句话引出了郭沫若《为曹操翻案》的长篇大论)可见在毛泽东心中,曹操是具有文采、引领风骚的英雄人物。明人评曹操诗云:“此老诗中有霸气,而不必王;有菩萨气,而不必佛。”“一味惨毒人,不能道此,声响中亦有热肠,吟者察之。”(谭元春、钟惺)“霸气”“菩萨气”“热肠”这些关键词,也可移评毛泽东诗词。真是千古同调!鲁迅对曹操也抱好感。想起鲁迅对曹操的评说——为什么他的行动和议论会有一些矛盾呢?鲁迅说:“此无他,因曹操是个办事的人,不得不这样做”,“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话虽如此,鲁迅还是说:曹操毕竟是一个英雄!

《沁园春·雪》还有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它是最早发表的一首毛泽东诗词,而且发表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它发表时所引起的冲击波,是古今任何一首诗词都不能比拟的。不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对这首词的解读就不算完整。

1945年8月的时局变化之快,出乎一切人的意料:日本宣布投降(8月15日)。蒋介石不准共产党的军队受降。毛泽东宣布“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全面内战一触即发。举国人心渴望和平。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协定》的框架下出于本国的利益,力促国共和谈。蒋介石做出姿态,接二连三电邀毛泽东。毛泽东于8月28日飞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在重庆除了谈判,一直忙于会客——蒋介石就做不到这一点。早在毛到重庆的第三天(8月30日),柳亚子就赴曾家岩拜会,而呈七律一首,并按中国文人的积习向毛索句。10月7日,协定即将签订,毛泽东才忙里偷闲,予以回应。他并没有照文人规矩步韵奉和,只是将这一首写成近十年的《沁园春·雪》抄写给柳亚子。毛泽东为柳亚子抄这首词,先后抄过两次,后一次是题在柳的纪念册上。这个做法也不同寻常。因为毛泽东写作诗词,从来是不打算发表的。多年以后,他给《诗刊》编辑部臧克家等人写信和为《人民文学》发表词六首写作引言,还一再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可在当时,毛泽东明知道柳亚子筹备着一个书画联展,展品中将有尹瘦石为自己所画的一幅肖像,却偏偏在这样的时候,把《沁园春·雪》一而再地抄给柳亚子,真是意味深长。而毛泽东前脚才踏回延安,柳亚子的和词赓即就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虽然不见毛泽东的原作,却吊起读者的胃口。紧接着,这首词就被一家民营报纸——吴祖光主编的《新民报晚刊》抢先披露。此举犹如在山城上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立刻引起了剧烈的震动,冲击波迅速从重庆传遍全国。形形色色的人们,或为之折服,或对其反感,引得不少人技痒,大和而特和。据统计,仅1946年上半年重庆各大报刊所发表的唱和词,就有三十余首之多,形成一个高潮。反对派给这首词贴了一个标签——“有帝王思想”。有还是没有呢?这要看话怎么说。如果说是“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红旗歌谣》)、“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国际歌》)那一类的意思,其谁曰不然耶!——“我们”和“我”,都是大我。如果说是某某人想当皇帝,那便是皮相之谈,白日说梦了。推崇这首词的人把写作时间搞错了,郢书燕说也有——如郭沫若就揣测词中的咏雪,是说北国被白色的力量所封锁,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成吉思汗那样一些“有帝王思想”的英雄,依然在争夺江山,单凭武力一味蛮干,但他们迟早会和冰雪一样完全消失。这是把词的写作时间,误以为是重庆谈判的当时了。

这首词无疑是毛泽东的得意之作。在今存毛泽东墨迹中,《沁园春·雪》的写本竟然达到十余种之多,这是任何一首别的毛泽东诗词所不能比拟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迎宾厅的墙壁上,有国画大师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壁画,画面上白雪红日上下辉映、高原长城互相轩邈,“江山如此多娇”几个擘窠大字,为毛泽东亲笔所题写。这是《沁园春·雪》的诗意画,非壁画不能见其大。

带着手机穿皇宫  饿龙物语  快穿之炮灰女配来虐渣  从零开始的日常生活  哈佛给学生做的300个思维游戏  你是我的四月星河  思卿至此胡不归  盛世妆娘:家有骄阳初长成  人在奥特:起源0-50行星  贪吻  戏精小牡丹  夫人今日又在逼婚  诗词赏析七讲  虐杀原形的无限之旅  伏山修行参与中  俯首甘为孺子受  一胎四宝:孩儿妈是女神老师  神级逆袭系统  西游:签到三千年,一巴掌扇死金翅大鹏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历史  

热门小说推荐
从吞噬开始

从吞噬开始

从吞噬开始由作者大日浴东海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从吞噬开始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娇妃路子野,要宠!

娇妃路子野,要宠!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想Peach的经典小说娇妃路子野,要宠!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被自己夫君亲手推下高楼,还被人嘲讽蠢货。再睁眼,回到了七年前。所有不甘,遗憾她都有机会重来。然而却招惹上了不能惹的人。一开始公子,春宵一度可好?某王爷就你这模样,还是免了吧。后来却娘子,求你今天也怜爱我。某王妃勾唇冷笑夫君这模样,还是免了吧。...

他有很多好习惯

他有很多好习惯

秦剑得到好习惯学习机,删掉两个坏习惯,就能获得一个好习惯。秦剑删掉不爱吃蔬菜,删掉懒得洗澡,选择好习惯每天运动半小时。秦剑删掉看书就头疼,删掉爱睡懒觉,选择好习惯女王音英语口语。三十岁是新的十五岁,男人永远是少年。...

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 苏鸢司璟容

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 苏鸢司璟容

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免费阅读,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小说主角苏鸢司璟容,小说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全文简介爬上了我的床,就别想换别人做金主。苏鸢谄媚的笑对压在自己身上的金主,人往高处走,帝都哪个有您有权有势?最重要还有颜有身材,天天被睡也不亏。作为帝都豪门千金,父亲猝死,继妹爬未婚夫...

弃女仙路

弃女仙路

出生于小修仙家族的少女孟长星,身具三灵根,可修炼五年,却依旧无法引气入体,经历过被嘲笑被利用被算计长星摸索着前行,在跌跌撞撞中一路前行,终于步入正轨,可突如其来的阴谋,让长星坠落深渊,却也打开了救赎的通道原来一切都不是偶然,往事如烟,可并不是所有的往事都能如烟,总有些过往,在灵魂深处留下鲜红的烙印,让你想起时,微笑回味或者泪流满面...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