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中文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四 赏析示例(第1页)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诗词赏析七讲(.shg.tw)”!

四赏析示例

国殇(战国)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殪(yì)兮右刃伤。霾(mái)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虽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在屈原《九歌》中,其他诗篇所咏皆天地神祇,这一篇独咏人鬼。“殇”指未满二十岁而死的人,“国殇”则特指为国捐躯的将士。

战国的秦楚争雄战争,从怀王后期开始,屡次以楚方失利告终。《史记·楚世家》记载:“(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眛,取我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顷襄)元年,秦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由此可见楚国在抗秦的战争中伤亡的惨重。而当时楚国的士气民情并不低落,在怀王入关而不返,死在秦国后,民间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屈原这篇追荐阵亡将士的祭歌,就反映了这样一种同仇敌忾和忠勇的爱国激情。

全诗可分两段。第一段从“操吴戈兮被犀甲”到“严杀尽兮弃原野”,描绘严酷壮烈的战争场面。诗一开始就用开门见山、放笔直干的写法:战士们披坚执锐,白刃拼杀。古时战车,作用有如坦克,双方轮毂交错,“短兵(相)接”。诗从战斗最激烈处写起,极为简劲。在这个“近景”描写后,诗中展开了一个战场的“全景”:旌旗遮天蔽日,秦军阵容强大,敌若云,箭如雨。处于劣势的楚国将士却并没被危险与敌威所压倒,他们争先恐后,奋不顾身,其勇猛有逾于困兽,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方冲乱了行列与阵脚,楚军陷入被动。诗人用了“特写”式笔触着力刻画楚方主将:他高踞战车之上,身先士卒,临难不苟。他的左右骖乘一死一伤,车轮如陷泥淖,驷马彼此牵绊,进退不得,却继续援槌击鼓,指挥冲杀,直到全军覆没,流尽最后一滴血。

“严杀尽兮弃原野”,是一个“定格”的画面:战场上尸横狼藉。喊杀声停止了,笼罩着一片死样的沉寂。楚国将士身首离异,然而还佩着长剑,挟持秦弓——这“秦弓”是夺到手的武器。敌人胜利了,但是“杀人三千,自损八百”,这是一场令其思之胆寒的胜利。楚军失败了,这是一场令人肃然起敬的悲壮的失败。诗人通过有限的画面,表现了意味极为丰富的内容。诗中主将的遭遇,容易使人想到项羽《垓下歌》的前两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然而《垓下歌》的结尾是软弱无力的,远不能与《国殇》的结尾相提并论。任何的徒呼奈何,泣血流泪,都是愧对烈士英灵的。

诗的后段,用了一种义薄云天的慷慨之音,对死国者作了热烈赞颂。“出不入兮往不返”二句,与荆轲《易水歌》同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以身许国者共有的豪言壮语。烈士们用鲜血实践了他们的誓言。他们死不倒威,死而不悔,可杀而不可侮。他们生命终结而精神不朽,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仍是出类拔萃的“鬼雄”!与诗发端的开门见山相应,结尾是斩钉截铁,令人振奋的。“鬼雄”也因而成为一个现成的诗歌用语,宋代李清照《绝句》就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名句。

《诗经》中以战争为题材或背景的作品,除《大雅·常武》中少量文字外,一般只写出征的一方,如《秦风·无衣》仅言“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小雅·车攻》仅言“我车既攻,我马既同”、“之子于征,有闻无声”,都未及正面的接仗。《国殇》中却大写秦人狂风骤雨的凭凌,楚军浴血奋战与抵抗,两军短兵相接的激战,在战争诗的创作上谱写了全新的一页。《国殇》紧凑而凝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概括力。有人认为诗中的战将非泛写,是指战败于丹阳之战的屈匄。其实诗人所祭颂的乃楚国历来之“国殇”,并不限于一战。诗中集中描写一场浴血奋战的场面,运用了类似蒙太奇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诗中,作者没有丑化敌人,相反的,对敌方力量的强大作了夸张的描写,“疾风知劲草”,这样写对阵亡者的大无畏精神恰恰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国殇》一扫楚辞惯用的香草美人和比兴手法,通篇直赋其事,造成一种刚健朴质的风格,在《九歌》中独树一帜。“国殇”一词,后来就成了为国捐躯的烈士之代称。

|按语|

这首诗中敌强我弱场面,有其特定历史背景,赏析不能脱离这个背景。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大历五年(770)作于长沙。李龟年是开元天宝间著名歌唱家,《明皇杂录》云:“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洛阳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年轻时出入于洛阳社交界、文艺界(翰墨场),曾多次领略过李龟年的歌声。昨天的大名人,今日的漂泊者,猝然相遇,慨何胜言。诗人将可以写成大部头回忆录的内容,铸为一首绝句,然二十八字中有太多的沧桑。

岐王是玄宗御弟李范,崔九是玄宗朝中书令崔湜弟殿中监崔涤,这两人的堂宅分别在东都洛阳的崇善坊、遵化里。他们都是礼贤下士、在文艺界广有朋友的权贵人物,其堂宅也就自然成为当时的文艺沙龙。大歌星李龟年、洛阳才子杜甫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所以只一提“岐王宅”、“崔九堂”,当年王侯第宅、风流云集,种种难忘的旧事,就会一齐涌上心头。“寻常见”又意味着后来的多年不见和今日的难得再见,“几度闻”意味着后来的多年不闻和今日难得重闻(杜甫该是从那变得悲凉的歌声中发现李龟年的吧)。意味深长的是,当年没人会给“寻常”的东西以足够的重视,而今失去随时相聚的机会,相逢的经常性(寻常)本身也就成了值得珍视(不同寻常)的东西了。这就是沧桑之感。

后二句写重逢,和以前的“寻常”和“几度”相呼应,是今日的“又重逢”。表面的口气像是说在彼此相逢的次数上又增加了一次,事实却不像它声称的、如同春回大地的那样简单。江南的春天的确照样来临,然而国事是“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身世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如此重逢岂容易哉!今日重逢,几时能再?李龟年还在唱歌,然而“风流(已)随故事,(又哪能)语笑合新声?”(李端《赠李龟年》)他正唱着“红豆生南国”、“清风明月苦相思”一类盛唐名曲,赚取乱离中人的眼泪,盛唐气象却早已一去不返了。这恰如异日孔尚任《桃花扇》中《哀江南》一套所唱:“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诗中“落花时节”的“好风景”,却暗寓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沧桑感和悲怆感;四十年一相逢,今虽“又逢”,几时还“又”。

诗当是重逢闻歌抒感,却无一字道及演唱本身,无一字道及四十年间动乱巨变,无一字直抒忧愤。然“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唐诗三百首》),这才叫“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按语|

这首诗无一字道及演唱本身、无一字道及四十年间动乱巨变、无一字直抒忧愤,然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读这样的诗,不知人论世行吗?

听弹琴(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静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

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诗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按语|

知道唐代音乐变革的社会背景,对理会诗人的心情是大有帮助的。

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少年得志,跻身高位,却又遭遇谗逐,贬谪长沙,对屈原怀有很深的同情。前人咏贾谊,多就其贬谪长沙一事抒发感慨。这首诗却与众不同,选择贾谊别一事迹咏之。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陈叙贾谊与汉文帝宣室晤对之事。原来汉文帝迷信,在祭祀活动中有一些事弄不明白,想到贾谊博学,遂将其从长沙召回,秘密接见于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向他请教。接见结束后,文帝情不自禁地说:“我很久没见到贾生了,自以为胜过他,今天知道不如他。”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才调更无伦”句,就是模仿汉文帝的语气。作者先把宣室夜对定位为“求贤”——而求贤若渴,又是明君成事,明君所以为明君的必要条件。“逐臣”固然不幸,而受知于文帝,照理又是幸运的。不过,这一笔只是欲抑先扬,为下文造势。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两句揭示宣室晤对实质上的荒诞不经。“夜半”点明宣室晤对的时间,暗示这是一番秘谈,而且时间谈得很久。表明文帝对贾谊的倚重。“前席”指汉文帝在交谈中,情不自禁地在坐席上向前挪动位置,与贾谊越靠越近。表明文帝与贾谊谈话的投机、态度的虔诚。然而,“可怜”与“虚”(徒然)字作成的感叹,却使“夜半前席”从根本上动摇了。最后,以“不问”与“问”作成唱叹,反跌极重。“问鬼神”,指汉文帝在宣室请教贾谊的内容,其目的不外乎求上天神灵确保社稷的平安。然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政治理念一言以蔽之曰“保民而王”(孟子)。君臣对晤,理当以苍生为念。而“不问苍生问鬼神”,就从根本上颠覆了儒家政治理念,则其追求则无异于缘木求鱼。“逐臣”贾谊的幸乎不幸,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南辕北辙,大意说一个赶车的,方向错了,却强调他车马好、态度虔诚,结果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远。“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一个方向性错误;“贾生才调更无伦”,就是一乘好的车马;“夜半前席”,就是虔诚的态度。请问,文帝能接近他的目标吗?全诗谓君王虔诚固然大好,但若舍本逐末、南辕北辙,则枉然有此虔诚也!三句先置一叹以为悬念,末句方补叙理由,便饶唱叹之音。清人施补华谓其“以议论驱驾书卷,而神韵不乏”,就是这个缘故。

|按语|

咏史诗,对历史背景的了解特别重要。

初始的星光永恒的爱  一胎四宝:孩儿妈是女神老师  伏山修行参与中  带着手机穿皇宫  俯首甘为孺子受  你是我的四月星河  虐杀原形的无限之旅  从零开始的日常生活  盛世妆娘:家有骄阳初长成  神级逆袭系统  夫人今日又在逼婚  戏精小牡丹  西游:签到三千年,一巴掌扇死金翅大鹏  写给青少年的中国历史  贪吻  人在奥特:起源0-50行星  饿龙物语  快穿之炮灰女配来虐渣  思卿至此胡不归  哈佛给学生做的300个思维游戏  

热门小说推荐
从吞噬开始

从吞噬开始

从吞噬开始由作者大日浴东海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从吞噬开始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娇妃路子野,要宠!

娇妃路子野,要宠!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想Peach的经典小说娇妃路子野,要宠!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被自己夫君亲手推下高楼,还被人嘲讽蠢货。再睁眼,回到了七年前。所有不甘,遗憾她都有机会重来。然而却招惹上了不能惹的人。一开始公子,春宵一度可好?某王爷就你这模样,还是免了吧。后来却娘子,求你今天也怜爱我。某王妃勾唇冷笑夫君这模样,还是免了吧。...

他有很多好习惯

他有很多好习惯

秦剑得到好习惯学习机,删掉两个坏习惯,就能获得一个好习惯。秦剑删掉不爱吃蔬菜,删掉懒得洗澡,选择好习惯每天运动半小时。秦剑删掉看书就头疼,删掉爱睡懒觉,选择好习惯女王音英语口语。三十岁是新的十五岁,男人永远是少年。...

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 苏鸢司璟容

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 苏鸢司璟容

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免费阅读,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小说主角苏鸢司璟容,小说萌宝当道总裁爹地套路深全文简介爬上了我的床,就别想换别人做金主。苏鸢谄媚的笑对压在自己身上的金主,人往高处走,帝都哪个有您有权有势?最重要还有颜有身材,天天被睡也不亏。作为帝都豪门千金,父亲猝死,继妹爬未婚夫...

弃女仙路

弃女仙路

出生于小修仙家族的少女孟长星,身具三灵根,可修炼五年,却依旧无法引气入体,经历过被嘲笑被利用被算计长星摸索着前行,在跌跌撞撞中一路前行,终于步入正轨,可突如其来的阴谋,让长星坠落深渊,却也打开了救赎的通道原来一切都不是偶然,往事如烟,可并不是所有的往事都能如烟,总有些过往,在灵魂深处留下鲜红的烙印,让你想起时,微笑回味或者泪流满面...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